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歷史

quill mark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小說中對明教的敘述,若以學者的考據來比對,雖是有所本,但虛構的成份亦不少。

以下是我節錄出書中關於「明教」歷史的說法,用以當成是前文的對照。

張三丰於魔教的來歷略有所聞,知道魔教所奉的大魔王叫做摩尼,教中人稱之為「明尊」。該教於唐朝憲宗元和年間傳入中土,當時稱之「摩尼教」,又稱「大雲光明教」,教徒自稱「明教」,旁人卻稱之為魔教。

 

兩人談了一會,張無忌順手取過楊逍案頭的書來,見封面寫著「明教流傳中土記」七個字的題籤,下面注著「弟子光明左使楊逍恭撰」一行小字。

張三丰張無忌道:「楊左使,你文武全才,真乃本教的棟樑。」楊逍謝道:「多謝教主嘉獎。」張無忌翻開書來,但見小楷恭錄,事事旁徵博引。書中載得明白,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於唐武后延載元年傳入中土,其時波斯人拂多誕持明教「二宗經」來朝,中國人始習此教經典。唐大歷三年六月二十九日,長安洛陽建明教寺院「大雲光明寺」。此後太原、荊州、揚州、洪州、越州等重鎮,均建有大雲光明寺。至會昌三年,朝廷下令殺明教徒,明教勢力大衰。自此之後,明教便成為犯禁的秘密教會,歷朝均受官府摧殘。明教為圖生存,行事不免詭秘,終於摩尼教這個「摩」字,被人改為「魔」字,世人遂稱之為魔教。張無忌讀到此處,不禁長歎,說道:「楊左使,本教教旨原是去惡行善,和釋道並無大異,何以自唐代以來,歷朝均受慘酷屠戮?」楊逍道:「釋家雖說普渡眾生,但僧眾出家,各持清修,不理世務。道家亦然。本教則聚集鄉民,不論是誰有甚危難困苦,諸教眾一齊出力相助。官府欺壓良民,甚麼時候能少了?甚麼地方能少了?一遇到有人被官府冤屈欺壓,本教勢必和官府相抗。」張無忌點了點頭,說道:「只有朝廷官府不去欺壓良民,土豪惡霸不敢橫行不法,到那時候,本教方能真正的興旺。」楊逍拍案而起,大聲道:「教主之言,正說出了本教教旨的關鍵所在。」張無忌道:「楊左使,你說當真能有這麼一日麼?」

Category: 0 意見

明教與歷史真實

quill mark

前一陣子在講到《超世紀封神榜》這部電影時(請見:超世紀封神榜 - Clash of the Titans (2010)),我提到了宗教的二元性,也提到過張無忌。

我想到我曾在網路上搜尋到的一篇文章,是關於明教和摩尼教的分析,這篇文章已被轉貼過了好幾手,故不知原出處。作者是林悟殊,他是研究拜火教、摩尼教的學者,我知道淑馨出版社有出版一些他的著作。


金庸筆下的明教與歷史的真實

◎林悟殊

明教本來只是少數學者所注意的一個古代外來宗教,這個宗教如今也已湮滅,然而,自本世紀七十年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把其引入《倚天屠龍記》,作為這部風靡中國海峽兩岸和東南亞的小說的主角後,明教這個默默無聞的教派便引起了千萬讀者的無比興趣,成為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無疑,金庸氏寫這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時,確曾研讀過有關明教的一些傳統學術著作,也曾參考過與明教有涉的其他一些民間秘密宗教的史籍,並利用其中一些資料作為其小說的素材。因此,在金庸的這部著名小說中,其所描述的明教徒及其活動狀況,不無歷史的真實背影。但是,武俠小說到底是武俠小說,其畢竟不是歷史著作,金庸筆下的明教與歷史上真實的明教當然也有距離。

一.明教的起源

明教究竟是一個甚麼教派?在小說的第二十五章《舉火燎天何煌煌》中,借主人翁之口,有一個比較正式的介紹。書中稱楊逍案頭有一本《明教流傳中土記》:

張無忌翻開書來,但見小楷恭錄,事事旁徵博引,書中載得明白: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 於唐武後延載元年傳入中土。其時波斯人拂多誕持明教《二宗經》來朝,中國人始習此教經典。唐大歷三年六月二十九日,長安洛陽建明教寺院「大雲光明寺」,此後太原、荊州、揚州、洪州、越州等重鎮,均建有大雲光明寺。至會昌三年,朝廷下令殺明教徒,明教勢力大衰。自此之後,明教便成為犯禁的秘密教會,歷朝均受官府摧殘。明教為圖生存,行事不免詭秘,終於摩尼教這個「摩」字,被人改為「魔」字,世人遂稱之為魔教。

Mani對明教的這段論述,大體根據傳統的學術資料,不過由於金庸撰寫該書繫於七十年代,故不可能接觸八十年代學者對該教研究的著作。歷史上真實的摩尼教,為公元三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ani)所創立(圖一)。其教義吸收了基督教、諾斯替派(Gnosticism)、瑣羅亞斯德教(註:祆教、拜火教 -- Zoroastrianism)等多種宗教的成分,而以「二宗三際論」為其出發點。二宗,謂光明和黑暗,即善和惡;三際謂初際、中際和後際,即過去、現在和未來。摩尼認為,在未有天地之前,存在著光明王國和黑暗王國,光明王國充滿善美,而黑暗王國則儘是醜惡,兩者斷然分開,互不干擾。後來由於黑暗侵入光明,引起光明和黑暗的大戰 遂進入中際時期。在中際,光明和黑暗相混合,天地和人類是這種混合的產物。摩尼的創立正是為了超度人類的靈魂,使之早日擺脫黑暗的糾纏,重新回歸光明王國。

摩尼認為,世界的末日終將到來,那時地球將毀滅,光明和黑暗又將截然分開,回復到初際的情景,這亦就是後際。因其教闡明宗,用除暗惑,故在中國又被稱為明教。但明教這一稱謂並非自始就有,宋、元、明三代的文獻,確實把這一教派稱為明教,而在唐代的文獻則還找不到確鑿的資料,足以證明唐人把摩尼教也稱為明教。所以,有的學者認為,摩尼教是以其創立者摩尼之名字命名,初入中國時,自然也就照名音譯,但時長日久,該教逐漸華化,為中國平民百姓所接受。人們對其稱呼,也就取其崇尚光明之教義,稱為明教,而少用音譯的名字。

Category: 0 意見

Moonlight Shadow - 到底是紀念誰?

quill mark

Wikipedia 流行之前,大家都是怎麼過的呢?

我是越來越有這種感歎。現在,看到一個不解的名詞,一個人名、一首歌、一部電影,或是一句話,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上到 Wikipedia 上去查一查。Wikipedia 減少了我許多找資料的時間。

今天,我忽然想到一首歌:Moonlight Shadow, 這首歌我曾經好喜歡,也找過不少資料,想更了解歌曲的意義。像以下的對這首歌的觀感,大概是寫於 2001 年左右,當時累積我看過的書本、上網找過的資料,也才勉強寫了下面一些:


Moonlight Shadow - Mike Oldfield 我總共擁有 Mike Oldfield 的三張專輯,分別是 "Tubulor Bells",「殺戮戰場」原聲帶 "The Killing Field",和這張收錄 "Moonlight Shadow" 的 "Crises"。以專輯而論,"Crises" 是我最少聽的,但卻是最常放上CD唱盤的,只為了聽 "Moonlight Shadow"。

哀悼約翰.藍儂?

這首歌乃是哀悼 John Lennon 之死。歌詞的用字很簡單,但卻不是很好解釋(至少對我是如此)。據 Mike Oldfield 說,Lennon 遇刺的那天晚上,他和他樂團的歌者 Maggie Reilly也剛抵達紐約,因此感受很深。兩年後,他錄下這首歌,擔任主唱的就是 Maggie Reilly

我的解讀,把 "Moonlight Shadow" 當成某種月光使者(或是一種夢境?),人的魂魄被月光之中的一道陰影給帶走(像是幽浮、X檔案、第三類接觸的場景)。或是活著的人追憶死者時,死去的人是乘著月色而來,全身籠罩在白朦朦的月光之中(好像很多電影都是這麼拍的),但生死兩茫茫,陰陽的隔閡卻是怎麼也打不破。

Category: 4 意見

悼念洛磯總裁麥葛瑞格(Keli McGregor)

quill mark

美國大聯盟(MLB)科羅拉多洛磯隊(Colorado Rockies)總裁麥葛瑞格(Keli McGregor),於 4 月 20 日晚忽然過世,年僅 48 歲。我是前兩天才知道這個消息,所能找到的國內媒體報導不多,以下是《蘋果日報》的報導:

48歲總裁猝死 落磯含悲轟國民

【謝岱穎╱綜合報導】48歲的落磯總裁麥葛瑞格(Keli McGregor),昨天被發現猝死在鹽湖城市區大美國(Grand America)飯店的房間內,但是他的球隊並沒有因此而失去鬥志,麥葛瑞格的高爾夫球友、落磯陣中老大哥希爾頓(Todd Helton),以2支安打帶動全隊敲出14支安打,終場以10比4敲昏國民。

麥葛瑞格在2001年還未滿40歲時就成為落磯總裁,1999年落磯簽下曹錦輝時,他已是球隊執行副總裁,警方初步判定他是自然死亡,沒有他殺嫌疑。
1993年落磯成立時,麥葛瑞格就已在管理階層,1997年上大聯盟之後就一直待在落磯的希爾頓,對麥葛瑞格的去世特別難過,他說:「我實在很難想像會有這事發生,這支球隊基本上都是他打造出來的。」

教頭難言 選手開火

落磯很爭氣,指標強打突洛維茲基(Troy Tulowitzki)在2局率先以陽春彈幫球隊開張,先發投手狄拉若薩(Jorge De La Rosa)不但拿勝投,還敲下3打點,教頭崔西(Jim Tracy)說:「實在是太突然了,賽前我真不知道該如何跟選手提這件事,但我覺得,我們必須做自己該做的事,這才是給他(總裁)的榮耀。」

原文請見:2010年04月22日蘋果日報

洛磯隊的官網上,有「懷念麥葛瑞格」的專屬網頁:Remembering Keli McGregor,裡面有更多詳細的報導。

曾來台演講

剛說過,我找到的國內報導不多,但好像都沒人提到過他曾來過台灣,還接受過《職業棒球》雜誌專訪,印象中《民生報》也曾有大篇幅報導。他是在 2000 年 6 月 26 日,應邀參加由國立體育學院主辦的「二○○○年國際體育運動管理研討會」,他於會中針對職棒的經營作專題演說。

Category: 0 意見

Mermaid Melody - 真珠美人魚,又來了!

quill mark

從這個星期一(今天)起,東森幼幼台又要重播「真珠美人魚」(Mermaid Melody)了!去年錄影時出了點狀況,後來想盡辦法來彌補,那段辛酸的血淚史,至今仍歷歷在目……(請見:真珠美人魚……把我給整慘了!

今晚 7:30 首播時,為了怕又出狀況,我是用手動的方式錄影,親眼看到程式執行,才放心離去。待節目播完,也是立即察看檔案狀況,確認真的已經成功錄下,趕忙編輯、轉檔。

上次錄的時候,還漏錄第五集,這是下一次補錄的重點。

真珠美人魚」從四月二十六日起,星期一至五,每晚七時三十分首播,並於當晚十時三十分、翌日凌晨一點各重播一次。

Mermaid Melody

Category: 0 意見

為愛朗讀 - The Reader

quill mark

凱特.溫斯蕾(Kate Winslet)在很久以前就說過,要拿奧斯卡獎,去接演一部關於「大屠殺」(Holocaust)的片子就對了。這項預言,在 2009 年時應驗,曾提名多次,卻從未拿下小金人的 Kate Winslet,就憑著這部《為愛朗讀》(The Reader),奪下了她第一座金像獎。

The Reader (2008)

Cover User Rating: 7.7/10
Director: Stephen Daldry
Writers: David Hare (screenplay), Bernhard Schlink (book)
Cast:
Kate Winslet... Hanna Schmitz
Ralph Fiennes... Michael Berg
David Kross... Young Michael Berg
Lena Olin... Rose Mather / Ilana Mather
Bruno Ganz... Professor Rohl
Jeanette Hain... Brigitte
Susanne Lothar... Carla Berg
Alissa Wilms... Emily Berg
Florian Bartholomäi... Thomas Berg
Friederike Becht... Angela Berg
Matthias Habich... Peter Berg
Frieder Venus... Doctor

在電影主角 Michael 的文學課堂上,他的老師說:「秘密在西方文學裡相當重要,故事中角色的特質,可以由人物所隱藏的秘密來定義。這些秘密各有不同,有些是因為偏執,有些則是出自善意,他們下定決心保守秘密……」

這句話,提示了電影的中心思想。電影中,兩位主角的特質,就是從他們所欲保守的秘密來定義。

戀情的秘密

秘密,會帶來疏離、孤立,因為你無法與人分享,你太害怕別人發現你的秘密,因此你不敢與旁人建立親密關係。這是藏匿秘密所要付出的代價,因為秘密和親密是互相排斥的。

Category: 2 意見

Hello Muddah, Hello Fuddah - 夏令營的家書

quill mark

西洋歌曲當中,有一種奇怪的分類叫做 "Novelty Song",我不知有沒有特定的翻譯名詞,但這應該有點像是「搞笑歌曲」的感覺。

這種以「搞笑」為目的的歌,現在好像比較少了,但在早一點的五、六○年代,甚或更早的三、四○年代,曾經是非常受歡迎的類型。像六○年代初期的 Allan Sherman,就是專唱這類歌曲的佼佼者,他連續的幾張專輯,都可以在流行榜上奪得第一,而且銷售速度和數量都非常驚人!

從「時辰之舞」到搞笑家書

而以歌曲而論,他最有名的一首歌,就是取材自古典音樂的搞笑歌 "Hello Muddah, Hello Fadduh" ,這首歌在 1963 年曾奪得排行亞軍。

這首歌的旋律,是借用自龐奇耶利(Ponchielli)的〈時辰之舞〉( "Dance of the Hours")。這段音樂,原是歌劇《喬宮達》(La Gioconda)中的一段芭蕾舞曲,在 1940 年迪士尼著名的《幻想曲》中(Fantasia),一群可愛的河馬、鴕鳥、大象們,隨著這段音樂翩翩起舞,這有趣的畫面,讓此曲廣受成人與小孩們的歡迎。

或許正是如此,此曲成了 Allan Sherman 改編的目標。他以自身的經驗,為這段音樂填上了搞笑的歌詞,那是模仿小孩子的口吻,在初次離家參加夏令營時所寫的思鄉信。在信中,為了早點離開這人間地獄,小孩子誇大地描述新環境裡的慘狀,並不忘向父母保證,回家後一定會當個乖小孩。但當天氣放晴,一看到同伴們到愉快地玩耍,小孩子就高興地要父母別管這封信了。

Category: 0 意見

最後的球季 - The Final Season

quill mark

這部片子,光看劇情簡介和演出陣容,就已經讓我很熱血了!

本片由真人真事所改編,故事發生在一個人口只有幾百人的小鎮,小鎮唯一的驕傲,是擁有一支戰績輝煌的高中棒球隊。但因為預算不足,這所小鎮高中下一年就要被併入鄰近中學,於是,這支代表小鎮光榮歷史的校隊,要為這個即將不存在的學校,奮戰最後一個球季。

好多熟面孔

本片執導的是 David M. Evans,他先是以電影編劇而聞名,最有名的作品,當屬《沙地傳奇》(The Sandlot)系列,而他另外還寫過一部《王牌猩手》(Ed)的棒球電影(由《六人行》的主角之一 Matt LeBlanc 主演)。"Ed" 不是什麼好片,但《沙地傳奇》,卻是公認繼《少棒闖天下》(The Bad News Bears )後的最佳孩童棒球電影。

對我來說,演員也有許多熟面孔。西恩艾斯汀(Sean Astin),他最著名的角色,是《魔戒》系列中的 Sam,但我最喜歡他的,是他在美式足球勵志片《豪情好傢伙》(Rudy)當中的演出;瑞秋萊寇克(Rachael Leigh Cook),我只看過他主演的《窈窕美眉》(She's All That),本片的她當然成熟多了;Michael Angarano 原是童星,他演出的 "Little Secrets" 是我還蠻喜歡的小品;James Gammon,就是《大聯盟》(Major League)電影裡的那個總教頭……

The Final Season (2007)

The Final Season - PosterUser Rating: 6.5/10
Director: David M. Evans
Writers: Art D'Alessandro (story) & James Grayford (screenplay)
Cast:
Sean Astin... Kent Stock
Jesse Henecke... Principal Halbestrom
Powers Boothe... Jim Van Scoyoc
Owen Patchen Evans... Owen - The Batboy
Brett Claywell... Patrick Iverson
Nick Livingston... Kevin Stewart
Roscoe Myrick... Sammy Wilson
Alexander Roos... Steve Myers
Jonathon Stoner... Jason Steffen
Christopher Cyronek... Brett Griffin
Rob Schemmel... Gerry Spitz
Chris Olsen... Eddie Fitz
Ric Swann... KZIA Radio Announcer
Preston Boothe... Brent Fitz
Marshall Bell... Harvey Makepeace
Lucinda Jenney... Sheryl 'Chic' Van Scoyoc
Michael Angarano... Mitch Akers
Tom Arnold... Burt Akers
Mark Yuhasz... Young Farmer
Kim Grimaldi... Mrs. Stewart
Dayton Callie... Mr. Stewart
Cheryl Moon Thomason... Millie
Bob Glass... Lou
James Gammon... Jared Akers
Rachael Leigh Cook... Polly Hudson

Sean Astin 是童星起家,他敦厚的外貌、短小的身材,讓他在演出不起眼或被小看的角色時,特別有說服力。在本片中,他飾演的 Kent Stock 也正好是這一類型的角色。

本壘之上的前空翻 - 讓人驚歎的 Fordham Flip

quill mark

昨天 ESPN 的《好球帶》節目,播出了一段應該是大學棒球賽的影片。那是一名要衝回本壘得分的跑者,在捕手等著要觸殺他前,用一個前空翻,躍過持球的捕手,雙手落在本壘板上而成功得分的畫面。

看到這個畫面,我立即想到的,就是 1994 年的電影《大聯盟第二集》(Major League II),因為電影裡面,快腿外野手 Willie "Mays" Hays 就有一個完全相同的動作:

Category: 0 意見

Roll Over Beethoven - E.L.O.

quill mark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我們稱之為「樂聖」,他是古典音樂的代表性人物。而當搖滾樂興起時,「貝多芬」就成為年輕的樂手和歌迷們所欲「推翻」的對象——並不是因為貝多芬很「顧人怨」,而是這個名字所象徵的意義。

Chuck Berry 先開砲

Chuck Berry 在 1955 年寫下,並灌錄了這首 "Roll Over Beethoven",這是一種宣示,宣告舊的音樂、舊的偶像即將被取代,新的節奏藍調將要取而代之。這首歌獲得美國排行第 29 名。

Category: 0 意見

愛歐與柏修斯的超世紀之戀 - Io and Perseus

quill mark

在電影《超世紀封神榜》("Clash of the Titans",請見:超世紀封神榜 - Clash of the Titans (2010))裡,最後與柏修斯(Perseus)在一起的女子,不是一般神話故事中的安德柔美妲(Andromeda),而是另一位神話人物愛歐(Io)。

↓ 電影裡的愛歐。Gemma Arterton as Io in 'Clash of the Titans'Gemma Arterton

這個安排令人感到吃驚。因為,神話裡的愛歐,另有其獨立的故事,且按輩份算起來,還是柏修斯的老祖宗(高高高高高高祖母)。

愛歐的故事,在 Edith Hamilton 的 "Mythology" 中,是在第一部分的第 4 章:早期的英雄,〈普羅米修斯和愛歐〉這一節。是兩位分別受到宙斯(Zeus)和赫拉(Hera)荼毒加害的可憐人,互相傾訴他們悲慘的遭遇。其中,關於愛歐這部分,大概是這樣子的:

超世紀封神榜 - Clash of the Titans (2010)

quill mark

當彼德.傑克遜(Peter Jackson)的《魔戒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 trilogy)獲得空前的成功後,我們就已經可以預見,將來會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得要面對《魔戒》化的特效、《魔戒》化的劇情,和《魔戒》化的敘事。

老片重拍

而這部重拍 1981 年《諸神恩仇錄》(請見:諸神恩仇錄 - Clash of the Titans)的新版,就是一部《魔戒》化的電影。新版和舊版有著相同的英文片名,而中譯名則為《超世紀封神榜》。或許是《諸神恩仇錄》並非大家耳熟能詳的名片,因此片商就沒有取個類似《諸神恩仇錄 2010》的片名。

註:1981 年版的 "Clash of the Titans" 當年在台上映時,中譯片名為《世紀封神榜》。因此,本片已是從舊版譯名中變化出來的。

超世紀封神榜 - Clash of the Titans (2010)

Clash of the Titans - Poster User Rating: 6.2/10
Director: Louis Leterrier
Writers: Travis Beacham (screenplay), Phil Hay (screenplay), Matt Manfredi (screenplay), Beverley Cross (1981 screenplay)

Cast (in credits order) :
Sam Worthington... Perseus
Liam Neeson... Zeus
Ralph Fiennes... Hades
Jason Flemyng... Calibos / Acrisius
Gemma Arterton... Io
Alexa Davalos... Andromeda
Tine Stapelfeldt... Danae
Mads Mikkelsen... Draco
Luke Evans... Apollo
Izabella Miko... Athena

希臘英雄柏修斯(Perseus)的冒險故事,在神話中的描寫請見:「斬妖除怪的柏修斯 - Perseus」一文。

心靈投手 - The Rookie (2002)

quill mark

好,我們有過《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 之後,按台灣片商取名的邏輯,一定會有《心靈投手》的出現。

得獎的是…… 2002 年上映,描寫大聯盟「菜鳥」投手 Jim Morris 真實故事的電影 "The Rookie"!

The Rookie (2002)

The Rookie - DVDcoverUser Rating: 6.9/10 
Director: John Lee Hancock
Writer: Mike Rich (written by)
Cast:
Dennis Quaid... Jimmy Morris
Rachel Griffiths... Lorri Morris
Jay Hernandez... Joaquin 'Wack' Campos
Beth Grant... Olline
Angus T. Jones... Hunter Morris
Brian Cox... Jim Morris Sr.
Rick Gonzalez... Rudy Bonilla
Chad Lindberg... Joe David West
Angelo Spizzirri... Joel De La Garza
Royce D. Applegate... Henry
Russell Richardson... Brooks
Raynor Scheine... Frank
David Blackwell... Cal
Blue Deckert... Baseball Scout Dave Patterson
Danny Kamin... Durham Manager Mac

我個人覺得,本片的「野心」稍大了點,導演想將傳說、宗教、父子關係、夢想追逐、弱隊翻身、小聯盟生活、中年菜鳥等等,這些過去棒球電影中最受歡迎的主題,全部熔於一爐而冶,這等於是把《夢幻成真》(Field of Dreams)、《少棒闖天下》(The Bad News Bears)、《百萬金臂》(Bull Durham)、《天生好手》」(The Natural)等片的精華,串接成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其結果,是每一個主題都有著意猶未盡的遺憾。

氣球大觀 - Balloon Magic

quill mark

為了要當一名盡責的「酷叔叔」,自從上次折了「氣球狗」之後(請見:氣球折成的狗... Balloon Dog),我又陸陸續續地看了一些教學影片,找了一些教學網站,還下載了教學電子書,有空時就依照教學上的指示,一步步地學著折氣球。

學問還不小!

這些氣球成品,其美麗是稍縱即逝。通常剛折好的前半天是最好看的,氣球裡的空氣飽滿,球體也被撐得鼓鼓脹脹,氣球色澤鮮豔明亮。到了第二天,由於空氣漸漸消去,氣球開始變得鬆軟,顏色也暗淡了下來。第二天以後,有的轉結處已鬆脫,小一點的球泡會完全消氣,即使仍勉強看得出形狀,但垂軟的球體已如同鬆弛的肌肉一般,幾乎連一點彈性也沒了。

在簡單的動物都折過後,我開始挑戰難度比較高的,也逐漸熟悉一些氣球轉法的「術語」,什麼 Lock Twist、Loop Twist、Tulip Twist、Pinch Twist 等等。反正好玩嘛,邊折邊學,看到小姪女收到氣球時的笑臉,也是樂事一件。

有翅膀的噴火龍

今天我折了一隻「噴火龍」,想說到了明天,恐怕就又軟趴趴了,趕緊拿起相機攝影留念。也順便把這二天的戰果一併拍照存證。再久以前的,已經用針將它們刺破,讓它們安樂死了……

Category: 0 意見

緊握相機 - Joe McNally 之 Da Grip

quill mark

有一本 Nikon 用戶都大力推薦的閃燈書,是 Joe McNally 所寫的 "The Hot Shoe Diaries"(熱靴日記)。這本書前陣子也有了中譯本,是碁峰出版的《光影之美:用小閃燈拍出好光線》。

博客來上面的內容簡介如下:

國際知名攝影師首次分享未曾公開過的攝影打光心得!

攝影的本質就是光。本書作者Joe McNally從事專業攝影已逾三十年,為國家地理雜誌、時代雜誌、生活雜誌以及運動畫刊的特約攝影師。對於「光線」,Joe McNally知之甚詳,他了解光線,知道如何改變光線的形狀、色彩,也清楚如何控制光線、校正光線以及改變光線的方向。更重要的一點是:Joe知道如何用小型閃光燈製作出很棒的光線!

在本書中,Joe要帶您一窺他作品背後的打光方式;以豐富的傑作照片為範例,毫無保留的教您使用Nikon Speedlight閃光燈的方式,告訴您他心中未曾公開過的工作心得。

他以充滿著幽默、嚴謹與奇妙的經驗,展現出如何用小閃光燈拍出絕佳的照片。無論是在萬里長城拍攝運動員的照片,或者身處沼澤險境為鱷魚拍照,甚至是在消防車駛過紐約時代廣場時拍照,他總是能用閃光燈打出很棒的光線,為照片所敘說的故事增色不少。

Joe McNally是國際知名的美國攝影師,同時也是經驗老道的攝影記者。他最著名的系列作品是「Faces of Ground Zero-Portraits of the Heros of September 11th」,這是一系列以大型拍立得相機所創作、內容有關911事件中救災英雄的肖像照片作品。他的另一套作品「The Future of Flying」,則是國家地理雜誌有史以來,第一個使用數位相機來拍攝的專題故事。他的作品廣為各大雜誌所採用並刊登,同時獲獎無數。在2008年Joe 提筆寫下他的第一本書籍:「快門瞬間 vs. 影像永恆」(□峰出版),一推出立刻就成為了暢銷書。

Joe McNally 個人 Blog:www.joemcnally.com/blog/

Category: 1 意見

A Lover's Concerto - 戀人協奏曲

quill mark

昨天說到 Walter Murphy 的 "A Fifth of Beethoven",有提到一首〈戀人協奏曲〉(A Lover's Concerto),這首暢銷曲是給予 Walter Murphy 改編靈感的曲子(請見:貝多芬第五交響舞曲 - A Fifth of Beethoven (Walter Murphy))。

Toys - A Lover's Concerto "A Lover's Concerto" 是黑人女子三重唱 The Toys 一砲而紅的招牌曲。此曲以巴哈(J. S. Bach)〈小步舞曲〉(Minuet in G major)的旋律,填上充滿少女浪漫情懷般的歌詞,而成為一首輕快又富詩意的流行歌曲。

耳熟能詳的旋律

這首歌在 1965 年獲得 Billboard 排行三周亞軍,是一張暢銷百萬的金曲。若以排行成績而論,在美國曾有這麼一段時間,The Toys 這個女子合唱團的魅力, 是僅次於「披頭四」( Beatles)的——拒 "A Lover's Concerto" 於冠軍門外的,就是 Beatles 的名曲 "Yesterday"。

在 1995 年的電影《春風化雨 1995》(Mr. Holland's Opus),Richard Dreyfuss 所飾的音樂老師,就是用這首流行歌曲,來讓他的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讓古典音樂不再是死板、落伍、枯燥的代名詞;這首歌也代表劇中老師的蛻變,他自此揚棄了理論、教材,改以活潑而生動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殿堂。

貝多芬第五交響舞曲 - A Fifth of Beethoven (Walter Murphy)

quill mark

取材自古典樂的流行歌曲不少,但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並不多見;而其中,在流行排行榜奪下冠軍的,更是少數中的少數。1976 年 Disco 舞曲最盛行的時候,改編自貝多芬(Beethoven)第五號交響曲「命運」的一首舞曲 "A Fifth of Beethovn" ,就是少數的一首冠軍曲。

命運的敲門聲

The Walter Murphy Band 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Symphonie No. 5 "Schicksal"),堪稱是樂史上最知名的作品了,開頭那簡潔有力的四音符主題,據貝多芬本人說,是如同「命運正敲著大門」。不管你是不是古典樂迷,不管你知不知道貝多芬,一定都聽過這戲劇性十足的開場。

Walter Murphy 是一位鋼琴樂手,他受到某些改編自古典樂的流行歌曲,像是 The Toys 在 1965 年的亞軍曲 "A Lover's Concerto" 所啟發,也想用類似的方式來灌錄唱片。他將古典交響曲的主要旋律,配上流行的舞曲節奏,錄製了一些試聽帶,向各唱片公司投石問路。

他的嘗試,也只得到一家小唱片公司的回應,而他們感興趣的,正是這首改編自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的 "A Fifth of Beethoven"。在唱片公司的認可下,Walter Murphy 進到錄音室,從製作到演奏都一手包辦,完成了這曲讓他名利雙收的曲子。

Category: 0 意見

61* - 棒壇雙雄

quill mark

這部《棒壇雙雄》讓我掙扎了很久——我不確定我是喜歡它,還是討厭它。

情感上,我是喜歡的。本片的刻畫細膩,歷史、事件的考證詳實,人物、場景都栩栩如生, 教人情不自禁地被吸進影片的那個時代,和影片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但理智上,我極度排斥——或說厭惡——這種由偏私而狹隘的「洋基史觀」所構築而成的「棒球史詩」。

而諷刺的是,這種棒球世界全繞著洋基旋轉的棒球觀,不正是本片「悲劇」成分的主要來源?

61* (2001)

61 (2001) User Rating: 7.7/10
Director: Billy Crystal
WriterHank Steinberg

Cast:
Barry Pepper... Roger Maris
Thomas Jane... Mickey Mantle
Anthony Michael Hall... Whitey Ford
Richard Masur... Milt Kahn
Bruce McGill... Ralph Houk
Chris Bauer... Bob Cerv
Jennifer Crystal... Pat Maris ('61)
Christopher McDonald... Mel Allen
Bob Gunton... Dan Topping
Donald Moffat... Ford Frick
Joe Grifasi... Phil Rizzuto
Peter Jacobson... Artie Green
Seymour Cassel... Sam Simon
Robert Joy... Bob Fitschel
Michael Nouri... Joe DiMaggio

本片的片名是 「61*」,因此,我們必須必了解,什麼是「*」。

「*」,就是 "asterisk",字典上的解釋如下:

as·ter·isk [as-tuh-risk]

–noun
1. a small starlike symbol (*), used in writing and printing as a reference mark or to indicate omission, doubtful matter, etc.
2. Linguistics. the figure of a star (*) used to mark utterance that would be considered ungrammatical or otherwise unacceptable by native speakers of a language, as in * I enjoy to ski.
3. Historical Linguistics. the figure of a star (*) used to mark a hypothetical or reconstructed form that is not attested in a text or inscription.
4.something in the shape of a star or asterisk.

–verb (used with object)
5. to mark with an asterisk.


as·ter·isk [ˈæstɚˌrisk]

n. 星號,星標(用以指示應注意的事物、註腳等)。 -vt. 加以星號。

照片調控網格 - Picture Control Grid

quill mark

我們可以修改現有的「照片調控」(Picture Control),將修改後的結果儲存,供相機和 Capture NX 2 來使用,也可以用來分享,並套用到支援「照片調控」的不同型號相機上頭。

中性乎?標準乎?

我不久前才說,我越來越喜歡微調過的「中性」(Neutral)調控檔(請見:中性調控的小變化 - Neutral Picture Control)。但就在幾天前,在套用該調控檔(中性,亮度-1,對比、飽和 +1)後,我試著與亮度減 1 的「標準」(Standard)調控檔相互比較效果,發現套用在相片上時,這兩組所呈現出的影像,我完全看不出差異。

那麼,我那麼麻煩地以中性調控,再於對比和飽和度加上 1 的微調值,是不是就等於不做任何變化的標準調控檔呢?所以,搞了老半天,我用的其實就只是亮度減 1 的標準調控檔?

於是,我開始找尋答案。在 D90 說明書的第 109 頁,提到了如何選擇並修改「照片調控」,其中提到了一個「照片調控網格」(The Picture Control Grid),並寫說:「……該網格顯示所選照片調控相對於其他照片調控的對比度和飽和度……」

所以,微調過的「照片調控」,其對比和飽和度都可以在該網格上看出。那如果經過微調過後的調控檔,在網格上所顯示的位置和另一組一模一樣,那是不是代表這兩組設定所呈現出的影像是相同的呢?

微調值與網格圖

我先要做的,是從現有的網格裡,記錄下每一個微調值變化後所在的位置,再來比較其相互關係。

照片調控網格,是長成這幅德行的:
Picture Control

諸神恩仇錄 - Clash of the Titans

quill mark

這部 1981 年的賣座電影,是現正上映的《超世紀封神榜》(Clash of the Titans)的原作。我不知道新版做了多少變動,先趁這個機會再看一下舊版本。

Clash of the TitansClash of the Titans (1981)

User Rating: 6.6/10
Director: Desmond Davis
Writer: Beverley Cross (written by)

Cast:
Laurence Olivier... Zeus
Claire Bloom... Hera
Maggie Smith... Thetis
Ursula Andress... Aphrodite
Jack Gwillim... Poseidon
Susan Fleetwood... Athena
Pat Roach... Hephaestus
Harry Hamlin... Perseus
Judi Bowker... Andromeda
Burgess Meredith... Ammon

舊時代的特效

本片的情節,取材自希臘神話柏修斯(Perseus)的冒險故事,神話故事中的柏修斯,請見我前幾天寫的:「斬妖除怪的柏修斯 - Perseus」。這個流傳千年的故事雖然多彩多姿,但要拍成一部電影,劇情卻不夠曲折,材料也不夠豐富,勢必加上更多的變化。

《諸神恩仇錄》是老一派特效 Stop Motion 的產物,是特效大師 Ray Harryhausen 最後一部作品。平心而論,在《星際大戰》(Star Wars)將電影特效推進到新境界後,這種老式的技巧,即便以當時的水準來看,也已經顯得過時;因此,本片吸引人之處,也並不在於視覺效果上的開拓,而是劇中演員的詮釋,和劇情的演進、安排。

首先,以片名來看,Clash of the Titans,就是「泰坦神的衝突」,說真的,我不太確定這到底所指為何。一般來說,泰坦族,指的是在宙斯(Zeus)一族前統治世界的巨人族,那個時代,被稱為「黃金時代」。Edith Hamilton 在 "Mythology" 一書中說:

泰坦神族通常被稱為『老神』,在宇宙稱霸了不知多少年代。他們體型巨大,力量驚人,數目眾多,但是只有少數在神話故事裡出現過。最重要的是克羅納斯(Cronus),拉丁文叫做撒頓(Saturn)。他統治其他的泰坦神族,後來他的兒子宙斯推翻他。……

古典的狂熱 - Hooked on Classics

quill mark

流行音樂裡的古典樂曲,上次說到了 "Midnight Blue" 這首歌(請見:午夜憂傷 - Midnight Blue - Louise Tucker),這次要說的是 1981 年曾獲美國 Billboard 單曲排行第 10 名的曲子:"Hooked on Classics (Part 1 & 2)"。

Hooked_on_Classics 那已是 Disco 時代的末期了,原創的舞曲漸漸失去吸引力,可能是在「窮則變、變則通」的法則下,市場上開始出現一些混音的加工曲。最成功的,首推以經典老歌串成的 Stars on 45,其中最著名的,是曾奪得排行冠軍的那曲結合 Beatles 和 六○年代老歌的集錦曲 "Stars on 45 Medley"。這首歌,記得當年好像是翻成「四十五號之星」,而這種型態的曲子,後來則被稱之為「流行 45」。

上述的那曲 "Stars on 45 Medley",是以老歌加上 Disco 節奏而成的組曲;而另外一首以古典音樂結合舞曲節奏而成的組曲 "Hooked on Classics ",也在稍後大受歡迎,於 1981 年 10 月 31 日進到全美 Top 10,並在排行榜上停留了有二十週之久;而在這首歌的大本營英國,此曲更是一首亞軍曲。

這首由 Louise Clark 指揮皇家愛樂管弦樂團(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所錄製的歌曲,結合了十七段大家耳熟能詳的古典樂曲片段,而根據 Wikipedia 上的資料,這個 Hooked on Classics 主題,總共發行了四輯,外加一張 "The Classics In Rhythm"。黑膠唱片時代,我還沒有能力購買,到了 CD 發行時,我一口氣買了前三輯,但除了第一輯之外,其他的我幾乎從沒聽過……

Category: 0 意見

中間調控制點 - Capture NX 2 Neutral Control Point

quill mark

無意間,看到了我哥哥幾年前去日本玩時所拍的照片。當時他不太會設定,亂弄一通的結果,是有好幾批相片的白平衡出了問題。

他的相機是 Panasonic DMC F1,據他說,拍壞就拍壞了,而這又不是 Raw 檔,想救也沒辦法救。

我想到我前一陣子在 Nikon Cafe 論壇所看到的討論,有人提出:

According to Mike Hagan's book Capture NX2 After The Shoot, the " Neutral Control Point is really designed to just affect colorcast. This is a new concept in placing gray points, and I actually like using this tool to help improve the hue (colorcast) of the image. You can almost think of Neutral Control Point as an alternative way to set your white balance, because it truly only adjusts colors " (p. 202)

大意是說, 在 Mike Hagan 的 "Capture NX2 After The Shoot" 這本書中,有提到「中間調控制點」這項功能,這原是用來矯正色偏的工具,但作者認為,這也可視為是另一種「灰色點」工具,也就是說,是另一種重設白平衡的方法。

先看一下官方說明書上,關於「中間調控制點」的說明:

都是 Active D-Lighting 惹的禍?

quill mark

前兩天在室內幫小姪女拍照,結果又出狀況。

打跳燈,加閃燈補償,LCD 上看到的影像還不錯,而直方圖也接近完美——突起部在中央,兩側也沒有爆掉。

進到 Capture NX 2 一看,整體來說有點暗,尤其是臉色頗為黯淡;加點曝光補償,拉一下曲線看看……天啊,雜訊跑出來,且粒子變粗了,也沒什麼細節;以為是不小心調高了 ISO,再看一下確認,是 200 沒錯啊!

「沙塵暴」夢魘再現

這種情形,我上次「沙塵暴」時也發生過,就是覺得拍出的人像,臉色都很晦暗,而不論用什麼方式將其調亮,影像就是無法很清晰。總而言之,就是曝光不足,而且可挽救的空間變得很小。

比對這兩次所照得的相片,發現共通之處是—— Active D-Lighting 都開啟了。

宜蘭那次是陰雨天,能見度差,但想說在戶外還是有可能遇到高反差的場景,Active D-Lighting 就給它開下去了!而且,拍人時,我會用閃燈補光,想這應該不成問題才對。而這一次,則單純是拍攝前沒有檢查設定,忘了把它關掉。

斬妖除怪的柏修斯 - Perseus

quill mark

上周美國票房奪冠的電影,是《超世紀封神榜》(Clash of the Titans)。(請見:超世紀封神榜 - Clash of the Titans (2010)愛歐與柏修斯的超世紀之戀 - Io and Perseus

等等,這部片我好幾年前就看過了啊……原來,這又是一部老片重拍,根據的是 1981 年的《諸神恩仇錄》(Clash of the Titans,請見:諸神恩仇錄 - Clash of the Titans)。這兩片所演的,都是希臘神話中,大英雄柏修斯(Perseus)的冒險故事。

大英雄的冒險故事

在志文出版社所出版的《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譯自 Edith Hamilton 的 "Mythology")中,柏修斯的故事是放在〈第三部分:特洛伊戰爭之前的大英雄〉這一章的第一個,從 172 頁至 181 頁。

以下是書本故事的濃縮改寫。譯名部分,請對照我之前整理過的:Mythology -「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譯名對照 (總清單),我在名字上都有加上 Wikipedia 的連結,想更深入了解該人物及其故事,可以連過去好好研究。


阿克里修斯(Acrisius)是阿哥斯城(Argos)的國王,他聽信祭司之言,認為他將來會被女兒達妮(Danae)所生的兒子給殺死,因此他將達妮關在地底的銅屋裡,並派人小心看守。

但美麗的達妮,仍是無法免除天神宙斯(Zeus)的臨幸。宙斯化成黃金雨,落進了達妮的銅屋,不久達妮生下了小男孩柏修斯。

午夜憂傷 - Midnight Blue - Louise Tucker

quill mark

tucker, louise - midnight blue (resized)gdmac 西洋流行音樂中,有不少歌曲是取材或改編自古典音樂。有些歌只是取材一小段旋律,有些則是整曲借用,更有的是惡搞、變奏……

我個人喜歡的歌曲中,有不少是這一類的。以前我還把這些歌曲,按個人的喜好程度排了排行榜呢!

我心中的前三名…

1983 年由 Louise Tucker 所演唱的 "Midnight Blue",在我當初的排行名列第三。這首歌的英、美兩地的排行成績並不出色(英:53 名、美:46 名),但在其他各地,仍享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Louise Tucker 是受過正統音樂訓練的次女高音,她歌劇般的演唱技法,搭配的卻是電子合成樂器的冷調音色,創造出一種嶄新的聆賞經驗,令人印象深刻。

Category: 1 意見

梵谷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 Happiest Year of His Life

quill mark

梵谷住在哈克佛路(Hackford)87 號期間,據他的弟媳喬安娜在《追憶文生.梵谷》(Johanna van Gogh-Bonger, Memoir of Vincent van Gogh)一文中所說,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時光」(the happiest year of his life)。

在 1873 年 7 月 2 日梵谷寫給友人的信件中,他說:

我住的社區非常美麗,而且非常安靜、和善,讓人幾乎忘記是身處倫敦了。

在每戶房子之外都有座小花園,種著樹木和花卉,許多房子以類似哥德式的風格所建,十分高雅。

然而,我還是得走上半個多小時才到得了鄉間。

我們的起居室放著一架鋼琴,同住的三位德國室友非常喜愛音樂,這是最令人感到高興的了。

海德公園的騎馬道(Rotten Row),是我在此所見最美的事物之一,那是條又長又寬的大道,可讓上百位淑女和紳士於上騎馬而行。

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著極美麗的公園,種滿了各式我從沒看過的花卉。

Blue Plaque - Van Gogh現在那戶住所前,掛著藍色門牌(Blue Plaque),那是 1973 年 10 月掛上的(Van Gogh Plaque)。

成為朝聖地

這間屋子,因為梵谷而成為「名勝」,每年總有許多媒體和畫迷前來朝聖,它的外觀和所在位置,透過 Google Map 可以很快地找到(iPlaque)。

這一切都得感謝 Paul Chalcroft 這位郵差。

當年 Paul Chalcroft 和 Ken Wilkie 找到的這戶人家,在記錄片 "Vicent: The Full Story" 拍攝時仍然沒變。而顯然屋主和 Paul Chalcroft 曾因這項機緣而結成好友,因為在屋中,四處可見到 Paul Chalcroft 所繪的梵谷複製畫。如下面這一幅:

郵差不只會按鈴 - The Postman Not Only Delivered...

quill mark

在《梵谷檔案》一書中(請見:打開「梵谷檔案」- The Van Gogh File),我最感興趣的,是郵差 Paul Chalcroft 找出梵谷在倫敦時期的住所—— Loyer 母女的公寓——的那段故事。

一位郵差,他沒有什麼特權,他全部的資料來源,皆出自已公開的政府檔案資料。在找尋的過程中,沒有有力人士從中幫助,亦沒有任何特權力量的介入,他只憑自己的熱忱,和不屈不撓的決心,挖掘出那段早已被人遺忘的往事。

Vincent van Gogh Paul Chalcroft 是梵谷迷,也是名業餘的畫家。他最大的興趣,就是研究梵谷,並臨摹梵谷的繪畫。他發現,在當時沒有一份文獻資料指出梵谷在倫敦的住所,而這段看似不重要的歷史,卻是梵谷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轉捩點。梵谷在此初戀、求婚、被拒,進而對工作失去興趣,改投身宗教尋求慰藉,之後浪浪蕩蕩、一事無成,再轉向藝術發展。

不罷工的郵差

1971 年,英國倫敦的郵政罷工,Paul Chalcroft 剛好有時間可以好好追查真相。他知道,梵谷在 1873 年時剛滿 20 歲,所以他愛戀的女孩,大概不出 17 至 28 歲之間,由此反推,可得出那個女孩大約的出生年間,於是他到國家檔案室去,找尋在這個期間內所有的出生證明文件,來確認該女孩的身分和地址。

Paul Chalcroft 日復一日,重複著這個繁複且枯燥的工作,終於,在翻到 1854 年的文件時,他找到了一名「可能」的女孩——Eugénie Loyer,而她的母親,則叫做 Sarah Ursula Loyer。

另找個傻子 - Find Another Fool

quill mark

愚人節剛過,介紹一首關於「傻子」的歌來應景吧!

以「傻子」為主的歌,隨便找找就一堆。可我第一個想到的,卻是 Quarterflash 樂團 1982 年的一首歌:"Find Another Fool"。為什麼呢?

奇怪的歌名

小時候家裡訂的是《聯合報》,該報每週都會刊出全美流行排行榜,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們是採用《錢櫃雜誌》(Cash Box)的排行榜。打從我還沒開始認真聽西洋音樂之前,就養成每週閱讀排行榜的習慣,雖然英文字也還認不得幾個,但看中譯歌名,也多少知道現在什麼歌最流行。

在那光看歌名的無知歲月裡,有時候某些中譯歌名會令我流下深刻印象。例如〈肉體〉(Olivia Newton-John 的 "Physical"),這也能當歌來唱?〈別和陌生人搭訕〉(Rick Springfield 的 "Don't Talk to Strangers"),這有什麼好唱的?〈找尋另一個傻子〉,這是什麼搞怪的歌嗎?

這些有著奇怪歌名的歌,其實只要探究歌詞,就一點也不會奇怪了。但也就是當時還看不懂歌詞,所以一看到這些稀奇古怪的歌名,才特別覺得好笑。

傻子才會愛你!

Quarterflash 最有名的歌,是他們的成名曲 "Harden My Heart",曾奪得排行第三;這首〈找尋另一個傻子〉是他們的第二首單曲,在 Billboard 排行榜的最高名次是第 12。我想,這首歌在《錢櫃雜誌》的表現應該比較好,因為會讓我留下印象,一定是曾經進入過 Top 10。以下是 YouTube 的現場演唱版本:

 

Category: 1 意見

斯巴達教育

quill mark

斯巴達教育 這是一本書。一本假借「斯巴達」之名,來傳達過時且荒謬教育思想的書。作者是日本極右派人士石原慎太郎。

貨真價實的「奇文集」

這本書,我差不多是七、八年前在 69 元書局買的;說真的,書的價值,還真的連 69 元都不值。當初會買,只是抱著「奇文共賞」的心態,而這方面,的確沒讓我失望——這是一本貨真價實的「奇文集」。

《斯巴達教育》(スバルタ教育),是日本光文社於 1969年11月出版,據說當時就賣了 70萬部。而石原慎太郎是在 1968 年當選為參議院議員,並連任了八屆,1999 年當選東京都知事。

我買的這中譯本,是新雨出版社 1999 年所出版,出版社的宣傳文字上說:「……本書以其精湛的文筆,切合現實及獨特的見解,不只讓者了解石原慎太郎的理念,對於現代教育的嚴厲抨擊,更有享受石原太陽文風的樂趣。」

太陽文風?

我不知什麼是「太陽文風」,但如果是和太陽旗有關的,那真的是不必了,因那除了「皇民」以外,肯定不會有人會感到一絲一毫樂趣的。

Category: 4 意見

愚人節快樂 - Happy April Fools' Day

quill mark

今天是我的節日,所以,公休一日!

Happy April Fools' Day!

0 The Fool

Category: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