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節與摺紙 - Hinamatsuri Origami

quill mark

對我這種好奇心還蠻強烈的人來說,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真是一大福音。一碰到不明白的事物,就給它 Google 下去,大半時候總可找出一些蛛絲馬跡來滿足求知慾。

我對日本文化的了解不多,所以前陣子在看《鬼太郎之妻》時,常常不是很明白劇中某些與風俗、習慣有關的細節,這時就是 Google 上場的時候了。

用買人偶的錢繳房貸

劇中有一段是和「女兒節」有關的劇情。水木茂和布美枝的長女藍子出生時,正是他們家最窮困的時候,房貸拖欠了好幾個月,眼看就要被趕出家門了,這時布美枝拿出他娘家寄來要給藍子買「女兒節」人偶的錢,要水木茂先拿去繳房貸,而她自己則摺著紙人偶要幫藍子過節。

水木茂看到了紙摺的人偶後,就用他的畫筆為藍子畫了一張足足有七階檯面、十五具人偶的豪華宮殿。就用這種克難的方式,幫自己的女兒過了她第一個女兒節。 

Gegege's Wife - 063 - daughter's day origami Gegege's Wife - 063 - daughter's day

中文維基上「女兒節」的條目中說,女兒節的習俗是:

日本平安時代受到唐朝上巳節(三月三)「曲水流觴」的風俗影響,人們用紙做成人形狀,表示自己身體不適便轉移到人形上,然後放入河流走。現在日本有些地方還保持這種女兒節習俗,在當晚把各式各樣的人形娃娃隨著河裡漂流,祈求健康、平安。


防手震:Tamron VC and Nikon VR

quill mark

別被標題嚇到,我沒辦法談深入的技術分析,這篇主要是 Photozone 上的一小段評論文的翻譯。

會想要翻這段關於 VC 的使用經驗,是因為自從 Tamron(騰龍)推出防手震的鏡頭後(也就是 VC, Vibration Compensation ——震動補償),一般使用者對其效能都大為驚豔,所用的形容詞更是極具巧思,像是「黏住」、「定住」、「停格」、「咬死」、「像電腦當機一樣」……

↓ Tamron VC 的簡單圖解:
Expanded VC Schematic Diagram

筆戰的熱門話題

去年 Tamron 推出了一款變焦望遠鏡頭 A005:Tamron SP 70~300mm F4-5.6 Di VC USD。此鏡一出,因其畫質與定價皆和 NikonAF-S ED 70-300mm F4.5-5.6G VR 在伯仲之間,因此在 Nikon 相關的攝影論壇上,馬上就引發了各種孰優孰劣的筆戰。

剛開始時,一般的說法是 Tamron 畫質銳利,而且 300mm 端光圈全開時依然利到會割人;而 Nikon 那支鏡頭向來給人的印象,就是 200mm 之後的畫質偏軟。一時之間,因為畫質因素而跳槽換鏡,蔚為一股風尚。

但當越來越多評測的結果公布之後,這個說法就遭到嚴厲的挑戰。因為在解析度方面的測試,Tamron 鏡不僅沒有大幅超越 Nikon 鏡,甚至還略有不如。於是,有人推測是因為 Tamron 鏡的色散控制較佳,在 300mm 端的對比仍維持得很好,故造成較銳利的感覺。

Category: 0 意見

手塚治虫:不要做藝術家 - Osamu Tezuka Part III

quill mark

手塚治虫在登上主流漫畫雜誌後,雖說名作不斷,受歡迎程度也居高不下,但從單行本的「紅皮漫畫」(赤本)過度到每月一期的月刊出版,這過程對手塚治虫而言卻是痛苦的。

不畫就沒飯吃

他曾表示:「上京後改在雜誌連載漫畫,這才開始嘗到畫漫畫之苦。執筆創作中不再有興趣的成分。不畫就沒飯吃。總之和在戰場上沒啥兩樣。」

「少年」9月號附錄 也就是在此時,手塚有所謂的「工匠方法論」,表示他在藝術家與藝匠之間的掙扎。月刊時代,漫畫家失去了獨立創作的特權,必須受限於來自編輯的要求,而編輯則是反應讀者的喜好,在連載的過程中,這種即時性的回饋,多少會影響到漫畫家在創作時對整個故事的掌控能力。

而這種遷就大眾品味的運作模式,讓漫畫家失去了原本獨特的個性,彼此間的差異變得無法突顯。後來週刊雜誌問市,此種情況更形嚴重。

押人逼稿

也由於人氣鼎盛、稿約不斷,手塚治虫時時都得面對截稿的壓力,而各雜誌為了搶先別家雜誌拿到原稿,也都無所不用其極地使用各種拗步來達成目的。指派來接稿的編輯,全都是經過挑選,年輕而有活力的,這些編輯被稱為「手塚班」,他們為了盯稿,常常留在手塚家過夜,彼此間還會為了搶稿而發生爭執。

「手塚班」的手段越來越激烈,後來還發生類似綁架事件,將手塚擄至飯店、旅館,要求他單獨為之作畫;有的雜誌社還提供專屬的住宿設施,有計畫地幹起押人取稿的勾當。這種行為還有個專有名詞,叫「罐頭檻」。

手塚因而常在截稿迫近時失蹤,有一次為了逃避手塚班的追捕,甚至遠遁至九州,這就是有名的「九州脫逃事件」。

手塚治虫:不要做藝術家 - Osamu Tezuka Part II

quill mark

從《手塚治虫:不要做藝術家》一書中,我整理了一部分手塚治虫的成長、成名經過。以下就簡單看一下這位有著「漫畫之神」稱號的大師,是如何成為日本最具影響力的漫畫家。

愛攝影的醫師老爸

手塚治虫於昭和三年(西元 1928 年)十一月三日,誕生於現在的大阪府豐中市,父親手塚粲,母親手塚文子。手塚治虫原名「治」,因為他的誕生日正是明治節(明治天皇的誕辰),故取名為「治」。五歲時舉家遷居至寶塚。

手塚治虫 手塚家是醫生世家,父親行醫,但酷愛攝影,而且是靜態和動態兩種都喜歡。書上說,手塚粲「身為萊卡愛用者之一的他,甚至打造出一間暗房自己洗相片。」而且「他還購置了一台九點五釐米、名叫派對寶貝的法國製幻燈投影機,時而在家裡放映漫畫電影,或用攝影機拍攝家族影像。」

(註:9.5mm filmPathé Frères 於 1922 所發展的業餘底片格式,Pathé Baby 則是其系統名稱。)

手塚治虫的母親鋼琴彈得很好,她培養了手塚治虫對古典音樂的興趣,同時也教會他彈鋼琴。手塚日後還常在公開場合展露他的琴技。

從小就看迪士尼卡通

手塚看的第一部迪士尼動畫,是父親買的米老鼠短篇動畫《米奇的急速列車》(不曉得是不是 "Mickey's Choo-Choo")。

Oswald the Lucky Rabbit此外,手塚家還有《遺失的世界》(The Lost World)電影膠卷和《黃金狂時代》(The Gold Rush)等多部卓別林的短篇電影。他父親所買的影片中,還有迪士尼的《幸運兔奧斯華》(Oswald the Lucky Rabbit),以及《菲力貓》(Felix the Cat)和奇斯東警察的短篇電影(不知是不是指 Keystone Kops)。在戰前好像還收藏了德國表現主義的電影膠卷。

手塚家中藏書也很多。手塚說他「反覆讀過三十遍以上的《罪與罰》。」他坦言,《罪與罰》是「我在作品構成方面一本很棒的教科書。它啟發了我將角色多樣、關係錯綜複雜的所謂大河物語搬進漫畫裡。」

在如此富裕環境下成長的手塚,從小就是看迪士尼動畫、經典電影,加上文學名著,和戰前日本出版的漫畫書長大的。

手塚治虫:不要做藝術家 - Osamu Tezuka Part I

quill mark

這本《手塚治虫:不要做藝術家》,是去年我在寫完〈手塚治虫的動畫長片「クレオパトラ」- Cleopatra (1970)〉 後就看的,當時覺得這本傳記性質的書,在內容的安排上顯得有點「頭重腳輕」——關於手塚治虫早期生涯著墨較多,而對他中、晚期則是幾筆就帶過。

我那個時候想看的,是手塚治虫踏入動畫電影領域的部分,我想更進一步了解他在創造 《クレオパトラ》時的一些想法或花絮,但是書上幾乎完全沒有我要的。

再看一次!

而這一次因為水木茂的關係,我又把這本書找出來看,因為我記得,本書對於日本在二次戰後的漫畫發展,有過蠻詳細的介紹,因手塚治虫可說就是二戰後日本漫畫的活歷史——或者是說,他見證、創造了大部份這個時代的漫畫史。

不過很好玩的是,從 7 月 9 日起在台北的中正紀念堂有手塚治虫的世界特展,我是在誤打誤撞之下,趕上了這一波可能來臨的「手塚治虫熱」……  

不要做藝術家 cover手塚治虫:不要做藝術家
(手塚治虫:アーチストになるな)

  • 作者:竹内オサム
  • 譯者:鐘嘉惠
  • 出版社:臺灣東販
  •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20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2510681
  • 裝訂:精裝
  •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回顧這位創作出多達十五萬張原稿的戰後漫畫界巨人的一生,重心擺在誕生到昭和三十年代中期這段期間。為什麼要聚焦在手塚的前半生呢?無非是因為深受讀者喜愛的傑作多半是昭和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期的作品。

即作者二十初頭到三十歲前後這段期間。這時期的手塚憑藉自己年輕旺盛的精力和一顆柔軟易感的心,創作出一本又一本被稱為代表作的漫畫,堪稱成果豐碩期。同時,手塚在這段期間克服萬難勇往直前的身影也格外吸引人。再加上這個階段的創作生涯至今仍有許多為人不解之處。過去雖然有為數甚多的手塚治虫專書問市,也解開了不少疑點,但這段時期仍留有部分未解之謎。

期許透過本書的問世,能讓更多人深入了解手塚的世界,並深深喜愛上這位20世紀的漫畫之神!

本書特色

作者以極具深度的筆法,深入描寫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一生,從家庭背景、求學過程,乃至於出道為漫畫家的過程與其後續努力的創作生涯到逝世,為這位漫畫之神的一生留下一筆完美的紀錄。

作者簡介

竹内オサム

本名為竹內長武,大阪人,為日本知名漫畫研究家,同時也深入研究兒童文化與漫畫歷史,文字描述細膩,以客觀的觀察深入描寫漫畫之神手塚治虫,曾以おさ・たけし為筆名發表漫畫作品,是個手塚治虫資深漫畫迷!

(資料取材自新絲路網路書店

鬼婆婆與孩子王(Nonnonba to Ore)- Part V

quill mark

在《鬼婆婆與孩子王》裡,鬼婆婆(のんのんばあ)說了不少妖怪故事,大部分的妖怪,水木茂在書中都繪有插畫。

本來以為那都是水木茂原創的,後來對照一下 Google 到的圖,再去日文的 Wikipedia 查找,卻發現書裡的妖怪畫,都是從原有的日本古繪本裡照著畫的;水木茂取材最多的,是鳥山石燕的妖怪作品。

「點點男」的傑作

Gegege's Wife - 138 - Dian Dian書上的畫,是連構圖都和鳥山石燕的原圖一模一樣,差別在於,水木茂的插畫全是用「點描法」所繪,這些圖是由「點」所構成,沒有半根線條。

這不禁讓我想到日劇《鬼太郎之妻》裡,跟隨水木茂最久的助手,就是專門畫點點的「點點男」。

我翻了一下書,整理了鬼婆婆所講過的妖怪。因為我看的是中文版,然後我又沒學過日文,所以找到的這些妖怪原名和圖像,並不能保證正確無誤。有些中譯過的名字很容易連想到日文,有些可以搭配書上的插畫來確定身份,但還是有幾個不是很確定就是了。

妖怪圖鑑

妖怪名稱是採用《鬼婆婆與孩子王》裡的中譯名,介紹文裡的連結,都是連到日文 Wikipedia(也就是ウィキペディア)。


天井嘗

舔壁鬼

天井嘗」,舔天花板的妖怪。

 

← 浮世繪畫家鳥山石燕在《百器徒然袋》中所繪的「天井嘗」,取自ウィキペディア